12月14日,“一带一路”漆艺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侯样祥研究员进行了题为《漆艺创作的可能性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以线上的形式举行,受郑鑫院长委托,讲座由“一带一路”漆艺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副院长郑志强副教授主持。
侯样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编审。1963年出生于江西省贵溪市,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方向涉及历史学、科学人文关系、艺术史论、文化智库、艺术教育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史哲》、《近代史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7篇文章被《新华文摘》长篇幅转载,一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全文译成英语发表。策划、主持有国家八五规划、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抗日战争史丛书”、“我的科学观·我的人文观”,前者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近年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策划美术展览十余次。《艺术学研究法与论文写作》专题讲座已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所大学线上线下巡讲达233场。
侯样祥研究员的讲座以漆艺创作的可能性思考入手,从漆器和漆艺的概念辨析、漆材料的局限性及如何表达漆艺的审美三个问题进行演讲。他认为首先应当区分漆艺和漆器的区别,明确漆艺的概念;而漆材料必须依附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展现,这是漆材料的局限性,然而这种局限性也赋予了漆艺无限的可能性,使其既可以以平面的形式展现,也可以以立体的形式表达;最后应当从材料美、技艺美、造型美、意境美等方面去表现漆艺的美。
侯样祥研究员的讲座为广大漆艺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漆艺创作的思路和参考,在讲座过程中也与听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与交流。澳门6合彩 举办的“一带一路”漆艺系列讲座,为国内外的漆艺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员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
(“一带一路”漆艺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